听不清只是听力问题?它危及的远不止耳朵!
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,约1.2亿存在听力障碍,但真正佩戴助听器的却不足5%。更让人忧心的是,听力损失危及的不仅仅是耳朵,还可能加速认知衰退,甚至缩短寿命。
听不清
影响心理健康
许多老人明明存在听力损失却不愿意承认,一方面是持着“无关紧要”的态度,另外一方面是难以接受自己存在听力问题。即便有助听器,还是因为“不习惯”、“太麻烦”选择将助听器遗弃到一旁。面对交流负担,老人会逐渐减少说话,甚至拒绝社交。这种“被动孤独”比选择独处更可怕——它像慢性病一样,不知不觉中侵蚀着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。
听力损失
正“攻击”身体健康
听力损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身体健康。
听力损失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更直接威胁生命。杜克-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、日本大学科学家在美国老年学会会刊上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:首次量化了老年人孤独对预期寿命和健康质量的影响。他发现,与正常社交的老人相比,孤独老年人预期活得更短。这比吸烟、肥胖等传统风险因素更可怕。
听力损失会造成孤独,孤独是一种真实的生理伤害。研究发现,长期孤独的人,体内炎症水平比常人高。炎症会破坏血管、损伤大脑,甚至激活潜伏的病毒。
更可怕的是,听力损失会形成恶性循环:
听不清→减少交流→更孤独→听力下降更快→进一步孤立……
听力问题导致的孤独是能干预的,如果放任不管,这种恶性循环就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。研究显示,孤独的老人患痴呆的风险比常人要高一半,而听力损失正是其重要推手。
听力损失
该怎么应对?
定期检查听力
超过50岁就该定期检查听力,就像量血压、测血糖一样平常,及时发现才能及时干预。
减少心理压力
我们在和老人交流时,可以放慢语速,让老人看到你的口型,这能大幅提高理解率。不要因为听不清放弃沟通,适当的声音刺激是非常有必要的。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,促进交流。
选配助听器
完成听力测试后,最好在验配师的建议下选配助听器,引导老人适应助听器,养成佩戴助听器的习惯。对于无法选配助听器的老人,我们要在生活中减少老人因沟通不畅产生的挫败感,给他们交流的勇气。